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後龍鎮成功國小推動新住民文化,以歌謠教唱營造學習新住民母語環境,成效受內政部移民署副署長楊家駿及副縣長鄧桂菊肯定。

12月7日移民署訪視1

成功學子習母語 越語歌謠傳唱
[發佈日期2016-12-08]
移民署楊家駿副署長偕同陸委會與海基會等長官貴賓,12月7日上午9時在苗栗縣鄧桂菊副縣長陪同下,共同蒞臨成功國小聆聽孩子越南歌謠演唱,楊副署長會中也特別致贈禮物以嘉勉孩子的努力與用心。成功國小新住民母親及學生們則製作精美卡片回贈,上面寫滿對未來的期望和對政府的感謝,孩子們把握難得機會表達心中的感恩。
苗栗縣成功國小位於後龍鎮濱海社區,海風強勁、風車林立是學校特殊的地景,全校共有6班計77位小朋友,加上幼兒園總共有106位,而新住民人口眾多也是社區近年發展的新風貌。該校具新住民身分的孩子佔重點學生約58%比例,其中又以越南籍為多數。校方有感於孩子們喜愛唱歌的興趣,於105學年度設立合唱團,教導孩子正確的發聲及演唱技巧,透過音樂的陶冶,涵詠學生藝術與人文素養。

成功國小成立合唱團之後,原本應該選擇好唱的國台語歌做為訓練的主軸,然而,在討論過程中,成功國小教育團隊發現,是否可以讓孩子們有不一樣的挑戰,於是,這個在學校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族群的母語—越語歌謠成了孩子努力達成的目標。對孩子來說,越南語和英語一樣都是外語,但越語的學習因為母親多了分熟悉與親切,所以學生從歌詞字句的生澀,在每日打掃越語歌謠廣播聲中,每周一、三、五母語及合唱老師的發音矯正下,慢慢地將二首原本陌生的越語歌變成琅琅上口的哼唱習慣。孩子不再把越語當成困難的外語,而是讓他們習慣的母語,本國的孩子也一起學習,校內的新住民家長感受到了改變,也開始和他們的小孩解釋歌詞意義,媽媽們不再覺得跟孩子說越語有甚麼困難,因為學生對越語學習有了興趣,新住民母親傳承母語的角色顯得更為重要,這也是學校推動越語歌謠希望看到的效益。
107學年度12年國教新課綱即將上路,東南亞語將列入學生的必選修科目中,讓孩子從唱歌開始學習母語,為的就是希望減少將來對於學習母語的抗拒,快樂學習,培養本身語言能力,未來在跨文化的適應上,預期可成為本身的優勢成就,成為政府新南向政策不可或缺的人才,扮演好世界公民的一員。